关于爱奇艺的剧集策略,王晓晖一口气回答了30个问题
结构优化后,存量资金少了,但真正个别大剧的投资不会降低。我们也需要一些巨制向中国文化、向艺术致敬,并展示中国创作者的力量和雄心。
过去以娱乐为主的内容,变成娱乐、人文、启蒙三要素齐备了。娱乐还是打底座的,青年向、古装大剧等娱乐氛围足的戏,仍是大盘坚强有力的支撑。人文主要指人文关怀。
未来我觉得,很多青年导演,在启蒙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新东西,能告诉观众有别于我们传统坚守的新思维、新知识、新审美和新价值观。
从内容上看,我们的筛选机制里头是没有A级标准的,除非是特别创新冒险的,预估收入是A级,各项维度都认为是A级,但是它极具创新性,我们也支持。
未来,短剧会更精,长剧会更大。
随着上海电视节最后环节“白玉兰奖”的颁布,持续输出干货的“6月论坛月”终于告一段落。这个6月,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上海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相继举办,影视行业似乎一下子找回了疫情前的暖意。
论坛上,平台的态度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版权剧的式微,平台自制剧、定制剧几乎成了从业者唯一收入来源。搞懂平台的想法,是必须的。
今年5月,我们曾与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王晓晖进行了深入对谈,形成了一篇长达1.3万字的文章。一定程度上,这代表着爱奇艺今年乃至未来两年的前进方向。今日,我们将文章再度发布,以飨读者。
三个新变化,四个新趋势
影视独舌:去年采访您的时候,您说供给侧改革成为新常态。又过去一年了,您觉得长视频行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供给侧改革是不是取得了明显进展?
王晓晖:非常幸运,我重新看了咱们去年聊的趋势和规律,基本上都得到了验证。说的一些措施和方向,也没有改变,只不过落实得更有力了。爱奇艺去年的业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意味着爱奇艺的方向和落地的措施,没走错。这就像爱奇艺的13年成长一样,龚宇作为 CEO 把控方向的能力稳而强,大错没有犯过。这是很难得的事情,一家公司,13年来一直踩在规律线上,中间有起伏,有恶性竞争头脑发热的时候,但是大的方向没有走偏。
比如第一个提出布局移动端、会员付费模式、网络电影、自制内容、关闭点击量等。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对企业而言方向一错就是万丈深渊。第二个,供给侧改革。这一年来行业确实有明显改观,过去大家看到的烂剧本特别多,现在制作公司和平台都说拿到手上可以上会的剧本80%都在70分以上。大家心静了,不乱写了。
总结过去一年行业最大的变化,我觉得是找回了初心,恢复了信心,下定了决心。
首先,找回了初心就是创作的规律找回来了。大家不再奔着只为某些年轻人或者只为一种情绪去创作,现在考虑到了更广泛的群体,就是说不仅为喧嚣声音大的人创作,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互联网上沉默的大多数。不同的人审美情趣不同,即使相同的人他也不只喜欢单类型,可能同时喜欢悬疑、古装等等。
其次,恢复了信心,爱奇艺盈利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提振的大事。它证明长视频是可以盈利的,好内容是可以盈利的,也证明长视频平台不是只有“网感”,只会拍一些被主流舆论边缘化,在艺术家那里被鄙视的内容。
再就是下定了决心。大家都明白了,要真正地做长期主义。谈了七八年长期主义,大部分都是伪长期主义。短期的诱惑还是很强大的,有时候很难去摆脱。
再一个,从现在的趋势而言,未来两到三年,政策会平稳、结构会优化、存量会调整、竞争会理性。这四个维度,证明影视行业逐渐步入成熟。
首先说政策的平稳,未来两到三年,只要国际形势没有大变化,中国的政策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政策,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会鼓励发展,不仅会遵循宣传规律,而且会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就是常说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从播出内容的多样性上,其实可以看出,监管在各个维度上对行业的包容力度和探索力度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政策平稳了,结构就会优化。政策不是不出台了,政策还是会调整。比如说网络电影的政策就在进行积极的调整。备案数在减少,结构在优化。
结构的优化有三点,其一是内容维度的多样化,其二是鼓励优秀作品,其三是去除劣质内容。积极的调控政策仍然在起作用。结构优化更强调的是内容的类型,爆品不会只存在于某一类型,而是所有类型都可能出爆品,爱奇艺一年来6部破万作品的多样化证明了这一点。说明主流用户的人群需要更多元化的主流内容。
存量会调整指的是创作力量的调整。这个行业前几年受到巨大冲击,各个维度没有什么增量,包括资金、人才、企业等要素,这是令人担忧的,新鲜血液太少了。但是可喜的是即使在存量中,前几年进入的一些中青年团队也在去年开始脱颖而出,实现了老中青三代交相辉映的局面。过去优秀内容会集中到一些头部团队,现在趋于分散,满天星斗是这个行业的希望之光。
竞争理性指的是平台之间的竞争趋于理性,不是不抢剧、不抢优质内容了,而是有极大的克制力,不再逢剧必抢了。竞争内卷更多体现在赢利的内卷,追求性价比。疯狂之后大家都在慢慢长大。大家都明白这个行业不存在你死我活,美国有迪士尼、奈飞、HBO、苹果、亚马逊,中国有爱腾优芒,是规律使然,各具特色既有活力也不焦虑,有个词叫美美与共。
网络电影应发挥自我优势
影视独舌:我插一句,关于网络电影,我们感知到的似乎更多是平台基于原先商业模式的不认可而做的调整,希望它更市场化,更加由大众投票来决定效益,由此造成了网络电影市场不如前几年热闹。这种政策调控是最近发生的吗?王晓晖:行业一直在调整,我觉得网络电影必须要升级换代,但最近主管部门的积极动作加快了这一趋势。大家看到网络电影备案数量大幅下降了,过去主题猎奇的作品,现在备案就不通过了。短期看好像是双刃剑,好的一面是,政策调整之后,大家觉得不能再拍这些东西了。原来网络电影简单的娱乐属性是最强的,现在可能要给它加很多意义上的东西。既要有质量,同时艺术创作上要有一点形而上的追求。不好的一面就是,内容从业者要生存,突然不拍戏了,压力就很大。但这是必过的一关,长期看方向无疑是绝对正确。《大唐赋》《大汉赋》会上一个大台阶
影视独舌:如果跟已有的剧目对标,哪个剧能达到这个标准?《狂飙》?王晓晖:从制作上和性价比来说,《狂飙》的投入并不算很高,非常值当。有些类型的作品是避免不了高投入的。比如说我们准备做的《伟大的长征》《大唐赋》《大汉赋》,相比之前的《大秦赋》,从影视工业化和美学水平上,都会上一个大台阶。从结构优化维度而言,短剧会越做越精;长剧在年代感、在服化道、在美术置景方面,未来可能会有相应的突破。
影视独舌:总台央视最近两年的片单会上都宣布了这两部剧(《大唐赋》《大汉赋》),最终任务是交给爱奇艺了?
王晓晖:我们加入了其中。《大唐赋》是爱奇艺纯自制,《大汉赋》是和焦阳(《大秦帝国》系列总制片人)他们合作。
影视独舌:大历史剧发展到《大秦赋》,在美学方面、投入方面、制作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大的,但是剧本的内容和第一部比有所下行。
王晓晖:所以重点还是要抓剧本。《大唐赋》的大纲和前10集的剧本都出来了。故事从少年李世民开始讲,前10集,编剧写的少年感和当下的共鸣点非常好。从故事结构到人物刻画,是我看到历史正剧里头少有的,我们觉得挺喜欢的。
影视独舌:形式是刘和平老师一直说的“季播剧”吗?
王晓晖:是的,《大唐赋》可能会最少两季,《大汉赋》也是两季,上一季应该以汉武帝为主,下一季就是光武帝为主,尽可能地把历史的恢宏展示出来,这只是设想,未来可能还会有巨大的调整。历史正剧首先剧本就得严谨,所以我们请了很多专家,与总局也是密切沟通,全方位请教。既要保持历史高光时刻的厚重,又要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值得。
再就是刚才提到的存量调整。存量调整的关键一方面是人。现在新生代和中生代的创作人才和公司杀出来了,过去我们说很多优秀作品来自于集中度比较高的大公司,现在很多新生代中生代的公司脱颖而出。比如留白影视,还有恒星引力的王一栩、狂欢者的刘闻洋、导演天毅等等,都是85后,甚至90后,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有自己的创作思维和角度,活水新人涌现,未来对行业来说是好事,这才是传承,才是推动力。
另一方面是内容基座的调整。过去以娱乐为主的内容,变成娱乐、人文、启蒙三要素齐备了。娱乐还是打底座的,青年向、古装大剧等娱乐氛围足的戏,仍是大盘坚强有力的支撑。人文主要指人文关怀,现在很多剧尤其是悬疑剧,都开始带入人文关怀,开始关注生存的话题。未来我觉得,很多青年导演,在启蒙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新东西,能告诉观众有别于我们传统坚守的新思维、新知识、新审美和新价值观。
算法没调整,破万是天时地利人和影视独舌:2022年,整个行业降本增效,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爱奇艺逆流而上,接连推出《人世间》《苍兰诀》《罚罪》《卿卿日常》《风吹半夏》5部热度破万的作品。这是自制内容厚积勃发,还是如外界所说算法进行了新的优化?
影视独舌:刚才谈到开机数量的事了。疫情放开以后,行业一直在谈复苏的话题。我也有亲身感受,影视行业的活动明显增多了,甚至可以说是爆棚。但和创作者聊聊,又觉得生产复苏的速度远远低于活动复苏的速度,爱奇艺2021年开90部戏的频率,今年还能达到这个量级吗?
王晓晖:90部不太可能了。因为90部能消耗两三年,这么大的开机量暂时不会出现了,那时候是非常之举。但2023年的开机数量和2022年相比,肯定会有合理的提升,这也是为了满足未来我们对头部项目的获取和排播规划的需求。行业的确在逐渐复苏,只不过大家更谨慎了,都想做精品,包括制作公司。其实影视行业挺难的,制作公司不开机就发不出工资。但现在平台越来越谨慎了,不合格、不精品的内容肯定不行,制作公司也在咬着牙挺着。都在磨剧本,剧本不够好、主创不够好、筹备不够好就是不能开。这个煎熬的过程也是蜕变的过程。
影视独舌:爱奇艺内容成本的下降,和减少版权采买有多大关系?未来版权剧的数量是不是会继续下降?
王晓晖:狭义上做完了再去卖的版权剧,市场上基本已经没有了。现在几乎没有人敢大胆的也不商量也不沟通,自己拍完了再去卖。即使是头部公司,也是预购。事先和你商量,不把所有的风险都担在自己身上。
影视独舌:如果只从财报来看,爱奇艺2022年收入比2021年有所下降。盈利可能是通过节流实现的,但长视频仍然需要探索开源之路。爱奇艺未来在开源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晓晖:盈利里面体现的还是收入在增长,结构在调整。从收入上来看,广告是大幅度下降的,会员收入反过来是增长的。2022年比2021年的广告收入,大概下跌了1/3,优质内容带来的会员收入弥补了广告损失。开源也还要继续做,重点还是在内容。倒不是说你把影剧综漫这几块的东西做得更极致以后,它才有额外的收益。过去我们的收入多产生在播放期间,就会员和广告两块。但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后端了,就是你的溢价效应在哪里?
长视频平台花了上亿的钱做一部戏,艺术价值溢价远远不够,一是说明过去钱来得容易,二是说明运营不够精细化。不能只靠播出期的广告和会员收入,更大的是在外面,比如衍生品、授权等等。但这个维度是和内容的本身质量绑定的,内容不行,IP不行,附加不了什么价值。所以我们未来还是要做好内容,一个是把会员的收入天花板再捅开,另一个就是内容越好,第三条腿才能做得越强,收入才能越多。当你什么都想不明白的时候,做你最擅长的事情吧,它会让你事半功倍。
找到“第三条腿”影视独舌:衍生品的开发,IP授权开发,似乎每年都在说,但是每年都处在一个远景目标或者远景规划当中。它不像会员和广告收入,比如《狂飙》一爆,收益马上就来了。而且有些东西不是平台想推动就可以推动的,比如开发个古城什么的,又要涉及到当地政府,很复杂。王晓晖:把商业变现的模式跑通,需要系统化的组织能力,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就像好莱坞电影一样,你做这个内容的时候,前期是不是要介入?《风起洛阳》我们前期介入了,做了个很好的案例。但是跑通之后怎么把它做到可持续,如何预见到里面加什么东西,怎么去跟当地政府、跟授权商谈,都需要继续思考。大部分的剧,我们都属于它播火了才想起来干这个,后置收益就不可能太高。以前太不商业了,或者说太不专业了,会辜负这么好的艺术品,现在必须学会,让艺术品拥有高溢价。有些剧,比如说古偶,比如说《狐妖小红娘》系列,我们现在很早就介入,研究它的衍生品怎么开发,比如数字资产衍生品,授权业务线下的文旅融合,这些都要提前去规划。规划以后再怎么和短视频、电商结合等等。要逐渐形成一种正规军作战,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枣没枣抡一杆子,剧播火了以后才跟上。照这个打法的话,我认为两三年以后在后端的收入数据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增长。影视独舌:IP开发部门也设立了好长时间了是吧?王晓晖:对,一鱼多吃的机制跑通了,但还需要拿几个大作品去练手。如果能跑出来一个规模化的收入,这将是一个标志性突破。现在增速很快,但绝对值少。如果广告会员收入之外的第三条腿能收到数十亿、单个项目都能大几千万,那就了不得了。影视独舌:《风起洛阳》算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吗?王晓晖:《风起洛阳》算。这取决于地方和被授权方的开发能力,我们不擅长做线下运营,团队基因不一样。我们只要把内容做好,把资产规划好,哪些东西我能卖,把能卖的价值提高、范围拉大,品控做好就很好了。
影视独舌:一年前您提出只做S级和A+级的时候,行业还是有些疑惑的。常规认知中,内容布局是金字塔型,塔尖上精品的诞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爱奇艺去年打破了这种认知,仍然出现了很多爆款作品。这是可持续的操作吗?
王晓晖:肯定是可持续的。我说的金字塔,主要是指内容类型的追求。商业片在最下面,占到85%,第二层的10%,是有价值表达的东西,要做出一个平台的气质。为什么一眼认出你是爱奇艺,这是眉眼,是灵魂。第三层是尔后的4%,是做持续形成品牌的大IP,最终的第四层1%就是做史诗,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这是至高无上的目标,没有这个图腾,所有创作失去源动力。
什么是当下创作的趋势?个人认为,一是娱乐的升级,一个好的商业故事的讲述依然是行业的基石,但它的内涵表达会升级。二是人文的价值。内容创作要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三是启蒙价值,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就没有落后的价值观甚至腐朽、倒退的价值观,作为大众娱乐内容里面影响最广大的影视内容,它有责任担负起驱逐蒙昧,普及新知的重担。用户和创作的大格局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启蒙到今天还是这么重要,这是创作者们没有想到的,也是应该高度重视的。
另外,要坚持给创作者自由,就像那句台词“一切属于苏维埃”,现在我们讲一切为了创作者。通俗地说,一是英雄不问出处,拥抱五湖四海。二是保持创作者创作的自由和独立。三是对创新的包容,也就是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当然,在可控范围内,平台越盈利,越敢于拿资金去包容失败,做创新的尝试。四是做创作者的服务者。创作者是1,平台是0,后面能够加多少0,从100到100000,就来自于服务。用户洞察的大数据、智能制作系统、AIGC等都是服务的最大支持。
回头从内容上看,我们的筛选机制里头是没有A级标准的,除非是特别创新冒险的,预估收入是A级,各项维度都认为是A级,但是它极具创新性,我们也支持。我们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在于强大的中台机制,来保证筛出来的故事,基本上都在A+以上,至于能不能播到S级那就是命了,这是玄学。有些戏搁这个档期就火,搁那个档期就火不了,这也是影视行业的魅力所在。
影视独舌:爱奇艺不做商业效益A+以下的剧了,像《平原上的摩西》这种快速更完的剧,能取得预期的效益吗?还是说这种类型创新的剧,爱奇艺哪怕赔钱也要做?
王晓晖:商业收入定生死,社会口碑定价值。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做了,就是它符合爱奇艺内容金字塔第二层的定位:要做有社会价值主张的内容,符合为多元尤其是独特表达创作者提供支持的创作者文化,这是爱奇艺的精神追求,也是这个行业产出的是精神产品的特点所决定的,独立看世界是创作的进步。
《平原上的摩西》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特定而独有的时代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全球电影越来越商业的时代,网剧有义务、有机会接过这个使命。当然,未来肯定是在商业和艺术之间要找到平衡,就像迷雾剧场逐渐杀出一条路一样。
创新的剧不是爱奇艺赔钱也要做,而是说一个是看长期收益,“长尾”会弥补短期亏损。一个是看品牌收益,它会给爱奇艺带来不同气质魅力,这也是迷人的价值。第三个是放在爱奇艺整体内容来看,每年整体越盈利,就越敢于投资更多的创新类型内容,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整体赔钱,为生存也是要慎重的。
影视独舌:自制定制剧有系统来做保障,是不是有些看不太准的就交给分账剧了?
王晓晖:有大剧气质、题材国民度高的,还有垂类里头做的比较极致的,我们都搁在定制剧自制剧里面。分账剧一般就是小而有特色的,不需要多少投资,比如说校园青春剧。校园青春你能做多大,它的受众人群就只有那一部分。还有那些小古装、小甜宠,以及特别小的垂类,都让给了分账剧。一是为了照顾到更多的人群,再一个就是给那些年轻的公司一些参与项目的机会,以及发光的机会。
影视独舌:龚宇博士前段时间说过,甜宠剧我们一开始也被市场裹挟去大规模做,做了以后觉得不太行,就交给分账赛道了。
王晓晖:小情小爱、小规模小题材小类型的甜宠剧,肯定是让分账剧去做的。但都市爱情、古装爱情包括大制作古偶剧,仍然是我们的重头戏。恋恋剧场大部分的剧投资都很高,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维度,和更共情的爱情价值观里面去创作。
剧场与“系列”影视独舌:今年恋恋剧场也还会有上新是吧?王晓晖:还没上,马上,质量一定会超过往年。影视独舌:小逗剧场可能做起来难一些,喜剧创作难度比较大。王晓晖:这也是当下的重点。悬疑赛道未来两年肯定又是一窝蜂了,创新也越来越难。但这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我们想把小逗剧场当成一个重点来突破。喜剧难在哪儿?一个是大众通俗的笑点你刷手机就能刷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那种就很难做,所以你会看到马东老师把握综艺的能力,背后其实是思想高度的通俗认知,这才是竞争门槛。所以我们未来会找一个中间地带去试水,怎么把喜剧、网剧的特点,年轻人的特点,以及舞台剧的夸张手法融合在一起。一起期待吧。影视独舌:2022年,影视剧集均有效播放排行榜前十的作品中,有7部网络剧,3部电视剧,3部剧分别是爱奇艺独播的《人世间》《风吹半夏》和三家联播《特战荣耀》。这是否意味着,电视剧想要在网上打出热度,还是要往史诗感上靠?王晓晖:从主管部门来看,电视剧网剧的基本界限已经模糊了或者彻底地说消失了。《风吹半夏》很像传统电视剧,但是引用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新表达,很类型化。我们的主管部门非常包容,也很鼓励包容。未来还是把一个好的故事,用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表现。剧集的未来还是多元化的,电视剧很规整,每集45分钟,可能表述上更规整,网剧可能不那么的规整,无论是集数还是时间长短,随意性更强,张力更大,创新的空间也更大。
爱奇艺王晓晖
找最新免费影片就上孤狼电影网-更新更全更受欢迎的影视网站-gulangyc.cc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