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解热门内容,自学成为一个优质的内容创作者?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每个想成为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朋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跟风,而是要学会看门道。一个视频或文章爆火的背后一定有着某种推动力在作怪,很多人就说了,肯定是推荐算法啊。说的是没错,但为什么算法推荐他而不推荐你呢?这背后的门道你知道吗?
这正是本次要探讨的内容,小鱼不说废话,直接上菜。
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你是怎么评判的?感人吗?还是某个桥段打动了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部电影好不好看,关键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影评和拆解。有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看着好笑,长大了看着好哭!”,这是网友对《大话西游》的普遍看法。
紫霞为什么流泪?
但你知道,《大话西游》刚上映时,票房一片惨淡,导致星爷刚成立的电影公司也泡汤了。《大话西游》真正爆火的是在一个叫“水木清华”的论坛里,在这里有人详细的拆解了剧情,这让大家终于看懂了电影,明白了星爷的良苦用心。很多时候,我不是被电影吸引的,我是被影评迷倒的,影评的专业解说让我深感导演的良苦用心,深感自己的浅薄无知,深感让我为这部电影点赞,忍不住去看。
在看表演的时候呢,我们是吃瓜群众,而看影评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专业。尤其是把一段剧情的表演、节奏、情绪的变化、场景调度、台词以及背景暗示等等,进行一些拆解,从拆解让我们吃瓜群众感受到了导演深厚的功力,这就明白了星爷会被成为天才的原因了,你真的看懂了吗?这就是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最大差异。
拆解,让你能看透剧情背后的秘密。
在专业人士眼里,一切都是可以拆解的技术性动作。而在业余选手眼里,一切都是凭感觉的形式。但感觉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而当我们懂得去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且能够拆得越来越细的时候,哪怕出现失误,我们都会在复盘的时候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不要觉得我在吹牛,这是我亲身做过来的经验总结。
保护动物,禁止吹牛
当我们决定开始做内容的时候,第一件事是:学会拆解内容。首先我们知道的是构成内容的三要素:选题,核心信息和写作逻辑。
那么什么是选题呢?简单来说,别人说过的话,你复述一遍而且还能说的不一样。举个例子,双十二来了,你想发条视频蹭个流量,双十二是大背景。注意,大背景是选题的基本前提,人们在刷短视频的场景下需要的是一种即时的满足感。如果你的内容什么时候看都可以,用户就没有必要现在去看,那么你的视频大概率是被滑走的。
有人说,蹭热点是做内容的基本修养。那么双十二大背景,怎么做选题呢?或者说针对这个热点说点什么事呢?
我们需要思考两点,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想办法跟自己攀上关系。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面对双十二可以聊的话题太多了,正反两面都可以说,既可以甘当跟屁虫,瞎起哄一番,也可以指责双十二的套路深。但是,这样做也仅仅是在表象上思考问题,说出来的内容没有营养,100%在大家的意料之内,就没法给躺在沙发上刷视频的这些人足够的刺激,越是面对这种大的背景,在做选题的时候,就要越发要关注微观的事情。
划重点!划重点!划重点!大事情上小点说。越大的事情你越找不到边,说点小的东西倒是亮点。
人的大脑是被动接受电信号刺激的东西,你不刺激它,它就没感觉。正常的逻辑大脑表现得很不在意,根本不来电,不出现点反常的东西,它都不鸟你。
有人开车翻沟里了,拍个视频说“倒血楣了,车翻沟里了”,基本上没人理,这种事情实在是“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完全在正常人的逻辑之内,而如果说“不要慌,先把手机掏出来发朋友圈”,本来心情很郁闷的,这样一说,反倒是显得乐观积极,让网友眼前一亮,“我怎么不这么想呢?”。
每件事情的发生,背后都存在普遍的规律。一件事情的变化,是常量和变量相加的结果,变量不能看到,但常量一定能。
所以得找到事情背后的普遍意义,比如双十二狂欢的背后,有人在流泪。你的选题关注双十二大促中的失败案例。按照选题,你也许就可以产出不止一条内容。虽然我们做的是短视频,但是对于运营账号来说,大的选题是在内容的连续性上。这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当陌生用户关注到你其中的一条视频,发现还有其他系列化内容时,转粉率才会提高。
选题确定了以后,核心信息或者核心观点就变得很重要。没有核心信息和核心观念内容就会显得比较空洞,大家就会觉得你在说些无聊透顶的话。半天听不到有意思的信息就会滑走了,越是短的内容,用户越是没有耐心,越是要求我们在内容上一上来就要进入高潮,才能够不断的给到用户刺激。
双十二?
以双十二促销失败为例,你的核心信息就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投入那么大的成本,最后还是亏钱了,而且亏那么多。我们通常说,写文章要言之有误。比起信息罗列来说,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在说完核心信息之后,一定要输出自己的观点。
一条内容看到最后,用户会不会点赞?
观点的价值尤为重要,所谓观点,大家可以理解为针对某个事情的立场或者是出发点。和选题的道理一样,一定要重视观点的输出质量,千万不要草率的总结未来,为某某某点赞。而是得想清楚你做内容的出发点,想给他人带来价值。让他人受到启发,得到警示,得到鼓励都可以作为思考观点的方向,考虑清楚选题核心信息和核心观念之后就需要考虑整条内容的写作逻辑。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讲法效果完全不同。先想一下,语文老师是怎么点评一些优秀文章的?先扬后抑或者先抑后扬。引人入胜,娓娓道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其实讲的都是写作逻辑。
你想过没有,写作逻辑有啥用?
简单点,写作逻辑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内容活下来服务,二是为内容的价值服务。我们为什么做内容呢?不都是想挣钱嘛?对不对?如果你在内容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了好长时间的选题,找了半天的核心信息,斟酌了半天的核心观念,结果发出去之后别人看了开头就想滑走,或者根本就没看懂,是不是就白费力气了。
所以整体的写作逻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何抓住写作逻辑的核心呢?
一是要懂得预判,我们常说要预判别人的预判,二是要找出用户对内容接受的难点。我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呢?是标题取名的那一条有300万的播放。新手入手抖音最先做的动作就是起一个响亮的名称,尤其是想要宣传自己产品的这些人。标题是《新人入手抖音必备的6个公式》,就契合了小白的难点,于是大家纷纷收藏。并总结给出一个标准化的公式,照着填就行了。这样困难的东西,就被说的很简单,容易接受了。说完了内容的三要素,我们再说说内容的风格。
风格呢?同样可以拆解为节奏和表现方式。
大家常看到各类电影解说时,同样一部电影,不同人解说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有的人讲起来非常搞笑,逗得人们哈哈大笑,有的人讲起来一本正经,像新闻报道一样,有的人说话速度快,有的说话慢吞吞,这些就形成了不同解说员不同的风格,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大家可以留意下这些电影解说。
如果做内容的经验比较少,大家对于节奏理解起来会觉得比较抽象。但对于短视频来说,节奏非常重要,因为用户每一秒都在考虑要不要划走。太过拖沓的节奏就不太适合短视频,而且大家会发现,短视频刷久了我们再去看一些网剧的时候就很难再适应正常倍速观看了。
注意,节奏快不等于语速快。而是在信息的安排上不能一口气闷到底,而是相邻的两句话,最多三句话,必须要有所变化。像大家所说的反转,反转不仅仅是针对剧情。
陈述类的内容也需要反转,或者转换角度,或者转换立场。大家看大蓝的内容,在同一话题中用不同的角度做反转,而且在信息反转的时候还会转换拍摄的场景,不断的给大家新鲜刺激。如果进一步拆解的话,你可以关注一些优秀的博主。他们都会在切换中通过语气、神态的变化来控制内容的节奏。大家会发现,我为了控制节奏,也会使用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长短句等方式。
最后是表现方式,表现方式可以拆解的点非常多。在语言上呢?有语气、语速、语调在表达上呢?有口播、演绎、拼剪等等。在修辞手法上,有作对比,打比方,打油话等等。
我这无邪可击的逻辑
有个财经类的账号,叫何青绫,坐拥800万粉丝。她把非常复杂的财经类的概念,通过夫妻之间一问一答的方式,用种生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打比方,讲的真的是特别的通俗易懂。个人觉得呢,非常高明,大家要知道,我们些拆解的那么多,不管是三要素还是构成风格的两要素,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何青绫的内容好,未必说明她在财经方面的修为高。其实她讲的都是一些基本概念,一般读过这方面专业的本科生,肯定都知道。但是她好就好在她能够把复杂的内容通俗化,变成大家容易理解的东西。你张嘴闭嘴,一顿叭叭叭,各种专业名词、科技词汇、术语,嗷嗷不断,结果观众一脸懵逼,有啥用?网络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识,关键是你怎么表达出来,让大家听得懂,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用前面说的预判和洞察解释一下,财经知识本身就是枯燥的,深奥的。一般场景是,老教授模样的长者坐在书架前,一盏比较考究的灯光,然后开始经典案例解读。但是何青绫打扮得一个粉蛋的女人,生活化的场景,生活化的语言,却讲得那么复杂的道理。这种反差非常准确而有效的建立了自己的表现方式,非常值得称道。
也要注意,在建立自己的风格时,不要一味简单粗暴的模仿。而是应该去找什么样的表现风格更加适合展现自己的内容。做那么多,都是在为内容服务,为用户服务,取悦用户而不是取悦我们自己。当你懂得取悦他人和取悦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时候,很多方面就都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本次内容有点长,接下来大家可以去找些优质内容自己拆解一下,也可留言私信,我抽空帮大家分析。重点!内容三要素,风格两要素,你知道了吗?
关注我,下期讲讲流量、入口的秘密。
短视频影视解说电影双十二
找最新免费影片就上孤狼电影网-更新更全更受欢迎的影视网站-gulangyc.cc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