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徐峥去银行取钱。
柜员顺嘴对身后的同事说了一句。
“给猪八戒拿一万块钱。”
是的,徐峥在成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猪八戒”仨字,比徐峥俩字要红。
世纪之际,商业浪潮滚滚而来。
徐峥幡然醒悟,掉头进入影视圈,创造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
和王宝强、黄渤组团,自编、自导、自演了《人在囧途之泰囧》。
这部成本仅4000万的电影,将徐峥送上了“首个十亿华语票房导演”的宝座。
也将黄渤、徐峥仨人的咖位往上提了好几个台阶。
被网友封为小成本戏剧界的“铁三角”。
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这部电影过后,营销“好兄弟”起家的三个人,竟然再也没有一起合作过。
王宝强甚至“投敌”对手陈思诚的《唐探》系列,并公然喊话。
“我觉得陈思诚导演更懂我,所以我选择了《唐人街探案》。”
“《唐探》全系列,会比《泰囧》系列好看。”
啧啧啧,这言语间的火药味。
10年后的今天,“铁三角组合”就只剩下徐峥自己了。
《泰囧》幕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10年,王宝强、黄渤、徐峥仨人之间,又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01《人在囧途》是开始,也是启发中国14亿人口,知道《人在囧途》的人不在少数。
但要真问你,《人在囧途》的导演是谁。
能答上来的人寥寥无几。
叶伟民,一个来自香港的导演。
那个拍《古惑仔之洪兴十三妹》,《古惑仔之山鸡故事》等,把“观众”说成“冠众”的那个古惑大佬。
一个每天拍西瓜刀和山鸡哥的导演,能拍出这么接地气的电影?
能。
叶伟民在无数错误的答案中,研究出了有市场潜力的盈利方向。
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口碑票房双爆炸。
于是开拍了《人在囧途》,以“春运”的载体,拍摄一个火车上的故事。
很难,他却成功了。
《人在囧途》由华旗影视投资,但投资的金额,只有400万。
就这点钱放在现在,都不够拍一集电视剧的。
所以从台前到幕后,人手相当紧缺。
偏偏这个片子又摊上了个“对春运以及内地一知半解”的甩手掌柜叶伟民。
片子上映之前,媒体是这么形容这个剧组的。
说戏,修改剧本,安排演员,监督表演。
导演的活儿都被徐峥一个人给干完了。
所以在演戏这块儿,被半路出家的“傻根儿”给比下去了。
这部花了400万成本,收回3700万票房的戏,启发了徐峥。
“既然我在《人在囧途》中当了多半个导演,那我为什么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导演。”
《泰囧》能开拍,是个奇迹说干就干。
《人在囧途》赚了个盆满钵满之际。
徐峥开始向导演,制片人的方向靠拢。
2个月之内,火速写了一个暂定名为《替身》的剧本。
拿着这个已经成型的剧本,徐峥别提多美了。
华旗影视话事人刘光伟看完剧本之后,撂下一句话:
“这事可行,徐峥你把剧本留下,我帮你找投资拉赞助,等我的好消息。”
徐峥美滋滋地等了1个月,等来了刘光伟将《替身》申报立项,并给了别人指导的晴天霹雳。
徐峥转头又写了一个新剧本,叫《人在囧城》。
这回他聪明了,亲手准备了全部手续,准备自己申报立项。
谁知棋差一招,到地儿了才发现,华旗影视已经抢先申报了《人在囧途2》。
申报剧本与徐峥的《人在囧城》几乎一模一样。
没招,徐峥只能又邀约了两位编剧,重新创作剧本。
这个剧本,叫《人再囧途之泰囧》。
剧本定下了,投资得跟上。
资本圈最不缺的就是剧本。
可大多数投资商愿意投的,都是类似于冯小刚、陈凯歌、张艺谋这样的剧本。
毕竟人家名气搁那摆着呢,就算马有失蹄也不会亏本。
最不愿意投资的,就是徐峥这样的人。
确实是个名演员,也有代表作和票房号召力。
但硬伤也很明显,他压根没有拍过电影,没有数据可参考。
赔钱的几率很大。
所以徐峥带着剧本找了很多家投资机构,最后无疾而终。
没有投资商,徐峥就是有十八般武艺,也无处施展。
《泰囧》还没开始拍,就差点“胎死腹中”。
刘仪伟没参演,却成为最关键的存在幸运的是,《泰囧》的大恩人刘仪伟出现了。
刘仪伟看着好友徐峥一天比一天焦急,也有点着急上火。
但又不敢贸然去开口。
毕竟一部泰囧拍下来,最少得几千万。
得找个有实力的人,他才能帮上昔日的老伙计。
思索再三,刘仪伟想到了光线传媒的老板王长田。
这个人物,刘仪伟选得很有“灵性”。
首先,毫无根基的光线传媒是娱乐新闻发家,随后跨行杀入了电视领域。
又从电视领域杀进了电影发型制作领域。
作为大boss的王长田,本身就不像大多数投资商一样,对演员跨行导演的行为带有偏见。
其次,王长田有“硬刚”新题材,新人的“前科”。
2011年,王长田投了一个全员新人的《失恋33天》。
还设立了个导演扶持计划,当时就考虑过邓超,邓超拒绝了。
最重要的一点,电视业务已经如鱼得水的光线。
多年来一直都有稳定的现金流,这在媒体中非常难得。
“腹中有粮,心中不慌”。
思来想去,刘仪伟认为,能救徐峥的,只有王长田。
2011年末,吃了无数闭门羹的徐峥,在刘仪伟的牵线搭桥后,见到了光线传媒王长田。
没人知道,三个人在办公室聊了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刘仪伟和王长田的努力下。
《泰囧》从王长田的手中,拿到了4000万元的投资。
没有出演的刘仪伟,将已经退到悬崖边儿的《泰囧》给拉了回来。
这也是为什么,《泰囧》的答谢会中,经常出现刘仪伟的根本原因。
曹炳琨拒演,王宝强、黄渤救场,铁三角组合形成然而,《泰囧》的一波三折,这才刚刚开始。
有了投资,保证了拍摄。
选角也就提上了日程。
第一个确定档期和出演的,是王宝强。
众所周知,王宝强在圈里一向有恩必报。
在得知好兄弟徐峥要拍摄电影,且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率先出现救场。
看过《泰囧》的观众都知道。
这部片子总基调和《人在囧途》一样,王宝强一个人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
大家可以盲猜一下,一部赚了12.67亿票房的片子,王宝强的片酬是多少?
可能有人要说了:
怎么算,都得是1000万往上吧。
毕竟2011年末,王宝强已经是个有好几部代表作的实力派了,人气也很高。
1000万实至名归。
错了,菀儿告诉大家。
王宝强那个实心眼的孩子,当初拒绝了片酬更高的邀约。
当他得知拍摄经费很紧张之后,以200万的内部兄弟价,出现在了《泰囧》的片场。
这大哥确实是去救场的,压根没想着赚钱。
又或者说,王宝强是压根没想着,好兄弟的“处女作”能成为内娱首个破10亿的电影。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咱们言归正传。
主演定了,还缺个第三男主角,徐峥第一个想到的人选,是黄渤。
黄渤得知后,是拒绝出演的。
理由是:最近通告太多了,所以只想好好休息,什么工作也不想接。
但菀儿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一波。
2009年黄渤刚夺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如果徐峥的“处女作”如果扑街,可就成黄渤“职业生涯”的黑历史了。
他肯定会选择更为稳妥的剧本和角色。
所以拒演过后,黄渤推荐了王迅,也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王迅
奈何王迅当时还是军人身份,没办法办理泰国签证。
徐峥就将主意,打到了曹炳琨的身上。
曹炳琨看完剧本之后,对这个剧本并不看好,也拒演了。
插句题外话,这次拒演他可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多次在镜头前表示:
“我真是后悔地想抽自己嘴巴子,这么一部爆款剧本,被自己放弃了。”
眼看剧组都该去泰国了,男三号还空着呢。
徐峥“苦肉计”都演到黄渤家门口了,黄渤很想置身事外,却又于心不忍,最后在开拍前没几天才出来救场。
但黄渤,情商还是很高的。
虽然答应了出演,但也给自己留了个后路。
人家没要片酬,选的是入股的方法参与拍摄。
如果电影票房不好,他最多被骂投资失败。
如果票房好,他就拿分红。
怎么着都不亏。
3个好兄弟,账却没算明白3个月拍摄后,《泰囧》一出手,就扔出了12.67亿票房的王炸。
这么多钱,怎么分呢?
当年的媒体,是这么报道的。
男二号兼导演徐峥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除去投资商拿走的大头和税款。
个人拿到了超过一个亿的票房分红。
名利双收。
男三号黄渤,为自己影帝的票房总数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没有领到一毛钱片酬,却分到了5000万的分红。
稳赚不赔。
采访中还得了便宜卖乖,表示早知道就多投点了,现在越来越后悔,越来越肝疼。
真正肝儿疼的,是男一号王宝强。
虽然黄渤和徐峥闭口不提。
但投资商王长田曾表示:
“演员,是拿片酬的,但电影是个系统项目,每个人的利益也不是在一个项目上体现的。”
直白点说,他是按照行规办事的。
虽然不愿意细谈每个演员的奖励,但很快就被扒出来。
整部电影唯一的男主角王宝强,并没有拿到所谓的红包。
一部这么高票房的电影,导演徐峥只给了200元的固定片酬,一毛钱奖励都没有。
200万的男一号,1个亿的男二号,5000万的男三号。
王宝强不心存芥蒂,才不正常吧。
也不知道是无心还是有意。
在泰囧爆火的第二年,王宝强就加入了陈思诚创办的“唐人街敌方阵营”。
看电影的人都知道,陈思诚的“唐探”系列和徐峥的“囧”系列。
是春节档喜剧赛道的竞争对手。
所以王宝强这一手,确实是打了“囧”味儿系列一个措手不及。
王宝强的“屌丝形象”,一直是这个系列公认最画龙点睛的一笔。
观众们喜闻乐见,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系列离开他之后,“囧”味儿就淡了。
事实证明,王宝强的选择也没错。
人在囧途系列的三部电影总票房加起来只有29亿左右。
而唐探系列,前两部加在一起,就超过了40亿。
不仅如此,本是同根生的王宝强,在加入唐探之后就放话:
“我觉得陈思诚导演更懂我,所以我选择了《唐人街探案》。”
“《唐探》全系列,会比《泰囧》系列好看。”
2020年的《囧妈》,因票房压力提档于2020年1月25日正式上线网络免费播出。
陈思诚为首的众多同行阴阳怪气,讽刺他“折损同行”。
和王宝强的剑拔弩张相反,黄渤和徐峥的关系则要好上不少。
2012年《泰囧》过后,两人共同主演了《心花怒放》。
但当徐峥趁热打铁,高调宣布开拍《港囧》之后,黄渤却缺演了。
理由很现实:黄渤也要转型做导演了。
虽然黄渤执导电影《一出好戏》期间,徐峥也零片酬出演,还给了不少专业上的执导。
但从那之后,两个人之间的氛围,更像是合作向宁浩靠拢的关系。
俩人共同出席,必有一宁浩。
三个人的人生天差地别,却最终抢起了一碗“饭”《泰囧》10年后,3个人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
黄渤的综艺、导演、演员三手抓。
综艺方面更为出彩一点。
也逐渐向着“不务正业”的方向靠拢。
尤其是近期播出的《外太空的莫扎特》。
口碑票房双扑街,演技和选剧本的实力越来越跑偏,这事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能看出来,渤哥这两年越来越没啥野心了。
能称得上是惊艳的表演,全是早年间的镜头。
当然,也不排除大环境不给他机会的可能。
再说说徐峥,能感觉出来,峥子这两年挺拼的。
从《港囧》到《囧妈》,虽然借着《人在囧途》和《泰囧》的效应。
演员和剧情换了一茬又一茬,整个系列已经不太坚挺。
但其他电影产量非常高,表现中规中矩,评价褒贬不一。
2018年,主演的《我不是药神》给徐峥续了一波命。
在导演这条路上,徐峥争议不断。
可他的演技,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可惜张庭和林瑞阳的“商业帝国”倾覆,伤及了徐峥的一部分口碑。
让陶虹和他深陷“传销门”数月。
总体来说影响不大,相信未来他依旧是活跃在一线导演圈子的“顶流”。
最后再来说说王宝强,王宝强在婚变之后,除了《唐探》系列。
基本上很少露面了。
他的事业重心,也偏移到了导演和投资人的方向上。
由王宝强执导的现实题材电影《八角笼中》正在热拍中,此前影片曝光了演员阵容和故事概括。
引发了网友的众多期待:相信王宝强会为我们带来惊喜。
这部片子,是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第二部影片。
作为导演,他对自己、其他演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至此,三个《泰囧》男主演,全部抢起了“导演”的饭碗。
总之一句话,心中有梦是好事。
年龄越来越大,戏路越来越窄,试试其他出路也好。
从幕前退到幕后,从戏子变成商人,从演员变成制片人,出品人,投资人。
不难。
但想复制徐峥、陈思诚的成功太难。
导演不好当,要有审美,要有远见,要有思想,要慧眼识人,要能用镜头来讲故事。
且行且珍惜吧还是。
王宝强黄渤徐峥人再囧途之泰囧
最新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