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新域名 www.fkys.ccwww.fkys1.ccwww.fkys2.cc , ,www.fkys3.cc , ,www.fkys4.cc

收藏去广告,看最新电影、电视剧、短剧、影视片不迷路!

时间:2022-05-27 01:09:36播放:4561

王心凌在全网的热度还没退去,我却有些疲倦了。能够回到二十年前的颜值巅峰状态确实很难得,那些跳舞视频看着也确实是赏心悦目,可同时我隐隐也会有种别扭。她的样子在这十几年曾反复改变,现在这表面的轻松、成功与甜蜜背后,一定也有很多紧绷、失败和苦涩作为代价吧。让一个女人一直维持白瘦幼状态对抗自然规律,你们真的会觉得舒服吗?

好了关于王心凌上一篇已经说得够多,我也并不否认王心凌的优秀,只不过现在我更能欣赏、更符合我审美的,是正在芒果台另一个节目《声生不息》闪耀光芒的叶蒨文。

对,是“叶蒨文”,不是“叶倩文”。过去很长时间内地观众都误以为“倩”是“蒨”的简体字,但实际上并不是,所以现在媒体都给她恢复成了原本的名字——“叶蒨文”。

《声生不息》这个节目现在有点糊,也的确是有很多值得吐槽的点,但我还是追了下去,主要就因为有叶蒨文。在我眼里,她的魅力值可能要盖过隔壁“浪姐3”所有姐姐的总和。很想问问“浪姐”的导演,为什么不让叶蒨文上你们节目?还记得你们节目起初所宣称的价值观吗?打破年龄焦虑,在不同生命阶段有不同的魅力,不断超越自己,大概就是类似这些对吧?而现在“浪姐3”的舞台上,还有谁能比叶蒨文更能体现这些价值,还有谁?

叶蒨文怎么体现,首先就凭那一头大大方方全部白掉的头发。

一开始看到这头白发,我还有点诧异。她可是女明星耶,曾经的香港天后耶,怎么可以这样出现在公众面前?天后不是不能允许自己老态毕露吗?不是要么在老去之前退隐淡出,要么拼命用各种手段维持容貌遮掩瑕疵吗?叶蒨文,你好敢!

然后我发现,早在去年9月30号叶蒨文六十岁生日时,她就已经在微博上发了一大篇寿星感言,字里行间充满岁月洗礼后的智慧和豁达,对世界的感恩,对人类的爱。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同发出的还有一连八张照片:

照片上确实有白发和皱纹,但神奇的是,你不会觉得那是老态,而是觉得,这是一张多么坦然自在、保持活力、充满喜悦的脸。她应该一方面是在外形上接受了自然规律,不做无谓的自欺欺人的抵抗;另一方面在内里精神上又不服老,她一定还在坚持运动,她一定有自己的很多兴趣爱好,她一定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奇心,否则不会是这样一张脸。

▲莎莉一直都是羽毛球高手来的

人到六十岁头发变花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要接受这个过程却很难。别说女明星了,就是我妈,也坚决不愿接受,一直要把白发染黑,前些时还拉着我跟她一起上街买一顶假发。

顺便说一句,当我看到叶蒨文的微博开了这么久,粉丝数竟然才这么点儿,也是吃了一惊。

要知道现在明星微博粉丝数都通货膨胀得特别厉害,全是几百万上千万,至于里面有多少水分,大家就心照不宣了。叶蒨文这个级别的明星,完全没有想要把数据做得好看一点,其实买点粉丝也花不了多少钱,但她就随便,根本不在意。

叶蒨文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心理上坦然接受老去后的这一切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按照世人普遍的标准要求过自己,贪靓,赶时髦,好胜心强。不过在她正当红时的香港娱乐圈,大美人批量涌现,群芳争艳,她在其中并不算太出挑,后来盘点港圈女神时也很少把她算在内,而更多是当做实力歌手。当年徐克拍《刀马旦》,她和林青霞、钟楚红三大女星一台戏,大家都赞“青霞多美”“红姑多美”,最后轮到她,就只是鼓励性的淡淡一句,“Sally,你也挺美的”,或是“你化了全套戏妆后最美”。

▲《刀马旦》剧照

这细节她一直记着,后来在接受鲁豫采访时还拿出来说,说完话锋一转,“但我不介意,因为在家里面我妈会觉得我很美,或者是某一些时候我在街上,会有一些男人跟着我,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追的人很多。”

熟悉那时候八卦新闻的应该也知道,叶蒨文在八九十年代的男人缘真的好,才子、富商、俊男都围着她转。最近一段时间接连看了好多她的节目,还有她演过的老电影,我想我能明白为何她那么吸引男人注意了。她有那个年代不多见的一种明丽动人的美,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飒”,但还不只是飒。现在“飒”这个形容用滥之后,就有了点惺惺作态的意思,但叶蒨文完全没有,她就是顾盼自如的飒爽英姿。

楚原导演的喜剧《大丈夫日记》里,多情浪子周润发同时游走在王祖贤和叶蒨文之间,最后被两女联手恶整了一通。

王祖贤该是那时候的女明星颜值天花板了吧,但你看了电影后应该会承认,叶蒨文丝毫没有被比下去,甚至有一半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周润发应该选大气的叶蒨文而非娇柔的王祖贤。

还有徐克导演的《上海之夜》,故事背景设置在战乱年代的上海,主角是钟镇涛+张艾嘉+叶蒨文,这一次表现最突出的居然是叶蒨文,因为她最豁得出去,最符合整部电影癫狂神经质的风格,看完我就记得她动不动瞪得滴溜圆的眼睛了,眼白几乎占满整个眼眶,太有喜感了。

这两部电影还有叶蒨文的一些歌,都是我最近才恶补上的。虽然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红遍全国,但说实话,小时候并不怎么特别注意过她,《潇洒走一回》因为太红到处都在放而显得有点俗气,她唱歌的风格也有点老派,总是拖长尾音咬字还那么重。相比起来,当然还是同时期的王菲更得我心,更显得有逼格。

后来终于开始注意叶蒨文的歌,是因为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电影本身其实也就那样,但反复出现的那首《珍重》实在用得太好,每次前奏响起都让人心头一颤,然后是叶蒨文的声音,苍劲有力又饱含深情,把整部电影的情绪都给提升渲染出来了。

贾樟柯导演,绝对是叶蒨文在华人世界的头号粉丝,为推广叶蒨文歌曲作出了莫大的贡献,至少对我是真的起了作用。看我掰指头数数贾导在电影里用过多少次叶蒨文:光是《浅醉一生》,就分别在《小武》、《二十四城记》、《江湖儿女》中用了三次,《小武》里还出现了林子祥叶蒨文两公婆对唱的《选择》,《江湖儿女》里还出现了《潇洒走一回》,再加上《山河故人》里浓墨重彩的《珍重》,这还是不完全统计!

贾樟柯曾经在访谈中解释过,他为什么喜欢在电影里用叶蒨文的老歌,因为自己青春期就是深受这些歌的影响,这些歌里的情感都特别浓,听起来就有情有义,而这种情感浓度现在已经很难感觉到了。

这种情感浓度,我小时候并不太能欣赏,会觉得俗,青春期就是要叛逆,要啥都不在乎嘛,是到现在才觉得情感的可贵。其实叶蒨文本人也有过类似的心态转变。她在鲁豫的访谈里说,当初唱片公司让她唱《祝福》之类的歌,她都不太愿意唱,觉得太平淡了,没意思。她自小在北美长大,觉得唱歌就是应该用力,要使劲儿张扬自己,而中国当时普遍的审美是觉得女人就要温柔,气要弱弱的,不要太强势。于是她就得收着点儿,唱了很多不以为然的黏黏糊糊的情歌。

现在看来,中西文化这种矛盾冲突作用于叶蒨文,反而阴差阳错地帮了她一把。就算她收着唱,可是比起国内别的女歌手,她的声音里还是有一股挡不住的劲儿,潜滋暗长着,随时伺机而动,而这正好形成了她的底色和特色。你想想她最红的那几首歌,包括《潇洒走一回》,刚好就利用了她声音的力度,都不是软绵绵的传统情歌。

其实她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懂中文,国语不太好,粤语更是一片空白,是靠着一套独有的注音符号才能唱出那些粤语歌。所以唱的时候,她根本不懂歌词的意思,完全就是凭着感觉去发挥,竟然也能打动人心,这就是天赋啊!

过了这么多年,叶蒨文的中文水平肯定有很大进步,这从她接受采访的谈吐就能感觉得出来。但这次看《声生不息》,我感受更深的,是她在诠释歌曲上的进步。我觉得她已经从一个天赋型选手,进化到了感受型选手、沉浸型选手,她终于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经历、情感都放到歌里,全情投入。于是她现场演唱时爆发的能量,竟然比年轻时还要更强了。

这从她在《声生不息》独唱的两首歌——《祝福》和《凭着爱》就能感觉到。

《祝福》我以前就听过,没啥感觉,还是更喜欢姜育恒唱的国语版《驿动的心》。这次看叶蒨文现场唱《祝福》,我的天,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怎么那么感人啊,最后那两句高音出来我眼睛都湿了!

《凭着爱》是苏芮原唱,也是姜育恒《再回首》的粤语版,林子祥之前也翻唱过。这次叶蒨文用了跟老公完全一样的编曲,但我觉得她用情更深,感情非常充沛,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听得头皮发麻。

恭喜叶蒨文,在六十岁,来到艺术生命的一个崭新阶段,可以真正用灵魂去歌唱了。这是过去年轻时身体机能再好也无法达到的境界啊。那些歌词,她已经完全能理解,然后让自己进入,融为一体,甚至用自己的再创作去丰富它原本的表达。

现在我们终于懂得了,真挚浓郁的情感,绝不是俗的东西,它是自有其力量的。还有《潇洒走一回》,现在听只会觉得酷啊,哪里俗了?

还有叶蒨文和林子祥的感情,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时间,应该也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开始,他们是友情,亦师亦友;后来变爱情,轰轰烈烈;现在就更多是亲情了,静水流深。

或许现在更准确的状态是三合一,亲情友情爱情都有,更复杂,也更浓郁。我看节目里,叶蒨文在那里一口一个老公,林子祥一出来她就兴奋:

林子祥的每次演唱她都跟着紧张:

林子祥在舞台上的小动作,她都尽收眼底,还要忍不住点评几句:

看有个网友说,叶蒨文叫林子祥“老公”的口吻,已经和叫“儿子”差不多了。

这种状态,也是要经过岁月淬炼,慢慢才能酿成的吧。

我大概是个老阿姨控,特别愿意欣赏优雅老去的阿姨。过去我心目中的老阿姨典范,是老了也能性感自在、不改睿智的张艾嘉。

是老了还要不断学习进步、弃演从文的林青霞。

而现在,这个序列又要加上一个叶蒨文了。

谢谢你们这些老阿姨,真正呈现出了把岁月当成礼物,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样子,让我们观众也没那么害怕老去了。

王心凌林子祥电影叶倩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