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被禁了,也获奖了,豆瓣高达9分,三次反转,让人猜不到结局
文/紫依
一个女孩即将亲手把爱人推下悬崖。
她痛哭流涕。
她悲痛欲绝。
可正当她要伸手时,发现被推下悬崖的竟然是自己。
这是《指匠情挑》的主线情节。
这是不被主流媒体所容的禁片,却在豆瓣上,10万人看过,8.5万人打出了9.0的高分。
该片也凭借跌宕起伏的叙事线,获得第5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多集电视剧奖提名。
残酷的社会、多舛的命运、诡谲的人心,无一不在撕扯着我们敏感的神经。
人存于世,再强大的心理防线,也无法保护人心毫发无伤。
什么才是疗愈人心的特效药?
影片给出了答案。
1.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欺骗,而是以爱之名编织的谎言这部片子有三次反转,有两次反转都和爱有关。
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
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女孩儿,因一场阴谋相遇。
苏珊在肮脏喧闹的兰特街长大。
无所事事的游民,流窜懒散的小贩,身手利落的扒手,构成了兰特街最具特色的风景。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每天都在为吃穿发愁。那些被饿死的尸体,时刻提醒着活着的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正义,手段并不重要。
苏珊的养母萨克斯比大妈,正是兰特街上某盗窃团伙的头目。
作为盗匪之女,苏珊长成身手一流的女扒手,人们一点也不意外。
本以为苏珊的人生就此注定,不会再起波澜。毕竟穷人的故事大都情节相似。
直到老裁缝的儿子,一个喜欢以“绅士”自居,混迹于富人庄园的年轻人,为苏珊一家带来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发财机会。
瑞弗士(裁缝的儿子)在布莱尔庄园主李先生那里做插画师。
他总有机会接近李先生的外甥女莫德小姐。
从见到莫德的第一面起,瑞弗士就开始盘算一笔无本万利的账。
如果能娶莫德为妻,他将顺理成章地继承莫德母亲留下的巨额遗产,足足4万英镑。
当然,前提是,妻子莫德不幸发生意外。
莫德的母亲玛丽安,生前是个严重的精神病患。
莫德是在疯人院出生的,遗传了母亲的疯病,被丈夫送回疯人院,似乎一切合情合理。
瑞弗士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苏珊一家,目的是让苏珊协助自己把莫德娶到手。
如果阴谋得逞,苏珊将得到三千英镑作为奖励。
三千英镑,从小食不果腹的苏珊没有理由不动心。
可一想到要将一个无辜的女孩儿推下深渊,苏珊犹豫了。
说来可笑,面对金钱的诱惑,人性中那点可怜的善念,总显得微不足道。
最终,在瑞弗士和家人的鼓动下,苏珊还是接下了这笔大单。
瑞弗士为苏珊写了封推荐信,顺利地将苏珊送到莫德身边做侍女。
看起来莫德很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儿。苏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莫德的一切。
两人越走越近,终于跨过那道伦理防线,发展成一种超乎寻常的关系。
爱上对方,这是两个女孩都始料未及的。
原本要挥刀相向的,只不过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如今却变成要对自己的爱人下手,苏珊内心无比挣扎。
她几乎就要喷口而出,告诉莫德那该死的真相。
但一想到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萨克斯比大妈,想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三千英镑,苏珊还是咽了回去。
瑞弗士将莫德骗上了驶往疯人院的马车。
看着惶恐不安的莫德,苏珊揉搓着莫德的手,一刻也不敢放手。
苏珊以为,给莫德一点微薄的安慰,自己或许能心安一些。
她太清楚,车门打开之时,便是莫德的人生被摧毁之时。
车终于停了。
车门缓缓打开。
疯人院的“专家”们早已候在门外。
但让苏珊没想到的是,被带下车的不是莫德,竟是被指认为瑞弗士太太的自己。
没错,他们骗了苏珊。
从头到尾都是莫德和瑞弗士设下的骗局。
莫德太想要冲出那座黑暗的牢笼。
她不得不出此下策。
影片的第一处反转,让人始料未及,原来苏珊从一开始才是被骗的那个,她才是那枚棋子。
你以为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要不然这部电影也不会如此吸引人了。
骗人者,终究会被他人所欺骗,苏珊罪有应得吗?
2.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被囚禁的贵妇生活,哪个才是牢笼苏珊的下场,很多人认为是咎由自取。
如果她没欺瞒在先,莫德或许不会如此心狠。
如果她没有因为三千英镑来到布莱尔庄园,莫德也不会有机会下手。
但出身底层的苏珊别无选择,在贫困的泥潭里憋了太久,任何一根救命稻草的出现,都会让她拼命去抓。
哪怕看不见的另一头,也是更可怕的魔鬼猛兽。
影片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被关注。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万象。
苏珊的房间里有一扇大窗户,那是阳光唯一的入口。
但窗外的风景不是鸟语花香,而是阴森可怕的绞刑场。
通过那扇窗户,可以清晰地看见犯人被处决的全过程。
讽刺的是,每次行刑仪式之前,苏珊的家门口都会排起长队。
大家买票进入苏珊的房间,只为瞧一眼犯人被绞死的热闹。
孩童时期的苏珊,早已熟练了收钱放票的流程。
捏在手里的钱,是苏珊最大的安全感。
演员还没登台,看客就已经入场。
从犯人被推上绞刑台到咽气,看客们始终摆出一副轻松谈笑的姿态。
或许死亡在这些人眼里早已稀松平常。
离得越近,越感觉不到怕。
更何况这种让人胆寒的麻木,从孩童时期就已浸入生命之中。
犯人坠落悬吊的一刹,萨克斯比大妈尚不敢直视。
谁想只有半人高的苏珊,那张稚嫩的脸竟冷得可怕。
被贫穷撕咬过的人,只有钱能让他们眼里放光。
哪怕眼见一个鲜活的生命殒灭,那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话说回来,佯装成小白鸽的莫德,又为何那么急着逃离庄园呢?
和苏珊相比,莫德完全不用为钱发愁。
但只有莫德知道,世上还有比贫穷更可怕的东西。
长期的精神摧残和人性压抑,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近乎窒息和绝望。
莫德的舅舅李先生,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学究之气。
莫德曾问苏珊,怎么看待自己的舅舅。
苏珊以卑微的视角仰望,并如实相告“他一定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苏珊的评价依据来自仆人们的介绍,李先生在编撰一部字典。
但事实却是,莫德舅舅的书房常年门窗紧闭。
他不是在编什么字典,而是热衷于创作可以在黑市上大捞一笔的“隐晦”书籍。
莫德称其为“制造毒药的人”。
他对莫德的关照,也只不过想借此掩盖向莫德移植毒药的事实。
莫德年幼时,被舅舅从疯人院接回庄园,从此成了舅舅所谓的秘书,其实就是帮他抄录整理那些不堪的资料。
莫德厌恶极了那些恶俗的文字和图片。
她变成了码字的机器,逐渐冷淡无情。
关于李先生的暴行,片中还有个细节要注意。莫德第一次走进书房,一脚踩在了舅舅设置的“警戒线”上,因此遭到严厉斥责。
那是一个手形地标。
布莱尔庄园里每个人都知道,未经李先生允许,任何人绝不能僭越那个地标。
其实,那又岂止一个划分空间的标识,那更是立在人们心中,一面男尊女卑的高墙。
莫德反抗过吗?
当然!
但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女人只是附属于男人的羔羊。
她们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力,甚至一旦惹怒了暴躁的男人们,她们将会受到非人的惩罚。
苏珊被瑞弗士扔进疯人院后,我们惊奇地发现,疯人院里的病人全是女性。
听说,她们很多都不是精神病患,只是因为能换一笔可观的金钱,被自己的丈夫扔进来的。
就像苏珊一样。
好玩吧?
贫穷的人想要逃离这种苦难的生活,而看起来处在富豪阶层的人,也很想要逃离这种桎梏。
可你以为,这部电影仅仅是反映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吗?
当然不是。
3.互换身份后的她们,命运究竟会发生何种变化大家都以为,苏珊的后半生恐怕要在疯人院里度过了。
剧情又来了个大反转。
苏珊依靠当初在布莱尔庄园结识的擦鞋小厮查理,和自己当年曾引以为傲的手艺,仿制了疯人院的房门钥匙,顺利地逃了出来。
苏珊回到久别的家中,发现莫德已经替代自己,成了萨克斯比大妈名正言顺的女儿。
不过就算两个女孩儿互换了身份,她们身上那些原生的气质能随之改变吗?
别天真了!
苏珊依旧大字不识,唯一认得的几个字,还是从偷来的餐巾纸上学的,她永远成不了高贵优雅的瑞弗士太太。
莫德也从没改变过戴手套的习惯。
哪怕在兰特街那种毫不讲究的氛围里,她也永远保持一种不可亵渎的高姿态。
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哪那么容易改变?
那些深植于心的顽疾,岂能轻易根治!
莫德的手套,影片前后出现过10次,算得上关键道具。
一双双镶嵌着珍珠的手套,显然不再是女孩儿们装点衣衫的配饰。
它像另一张人皮,紧裹在莫德手上,也轻撩着苏珊的欲望。
手套像莫德的遮羞布。
她渴望脱下又害怕脱下。
手套也是苏珊的欲望面纱,它代表着高贵与奢华。
片中的手套巧妙地联结起两个女孩儿的命运。
正如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故事之所以精彩,往往因为结局出人意料。
片中还有个角色值得推敲 —— 萨克斯比太太,一个慈眉善目的母亲。
虽是迫于生计沦为偷盗之徒,但她同时收养弃婴,扶助弱小。
就算是为不义之财打掩护,可那终究算得上一份光明正大的爱。
最重要的是,她很爱苏珊。
苏珊离开时,她和女儿紧紧相拥,并忍不住落泪。
如果不是结局告诉我们真相,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一个深情的母亲,怎么会允许瑞弗士的阴谋得逞,怎么忍心自己心爱的苏珊被瑞弗士扔进疯人院,又怎么容得下一个素未谋面的莫德呢?
其实,萨克斯比大妈才是全片最大的“阴谋”。
她和莫德并非初次相识。
莫德也并非顶替了苏珊,才成了萨克斯比大妈的女儿。
她原本就是萨克斯比大妈的亲生女儿。
当年,玛丽安不顾家人反对,和心爱之人生下一女。
很快,她被父亲和哥哥(也就是莫德的舅舅)追上。
他们要夺走她的孩子。
玛丽安被逼无路,偶然闯入萨克斯比家中。
玛丽安将爱女托付给萨克斯比大妈,苦苦哀求,千万别让女儿落入父亲和哥哥之手。
萨克斯比善心大发,情急之下将自己的女儿交给了玛丽安的父亲。
她把玛丽安的女儿留在了身边,并为她取名为“苏珊”。
也就是说,苏珊才是玛丽安的女儿,李先生的外甥女。
萨克斯比大妈,其实是莫德的生母。
当然,在苏珊从疯人院逃走之前,萨克斯比大妈已将实情告诉莫德。
苏珊对此事一无所知。
否则,苏珊根本无法接受那个残酷的真相。
萨克斯比大妈其实是利用瑞弗士之计,故意以苏珊作饵,换回自己的亲生女儿莫德。
当然,萨克斯比大妈的私心,仍与金钱有关。
当年,玛丽安将自己的钱一分为二,一份留给亲生女儿苏珊,另一份以示感谢,留给了萨克斯比的女儿莫德。
这些钱都经专业机构代管,只能等到两个女孩儿21岁生日当天才能支取。
为了把苏珊的那笔钱也收入囊中,萨克斯比大妈必须让苏珊发生不测。
这也就能说通,为什么萨克斯比会纵容瑞弗士把苏珊扔进疯人院。
然而,有一件事不在萨克斯比计划中。
她没想到苏珊能逃出疯人院。
一场闹剧就此启幕。
苏珊闯进屋里,疯了似的找瑞弗士算账。
为求自保,瑞弗士想把一切都推到萨克斯比大妈身上。
他想告诉苏珊,是萨克斯比策划了这一切。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看着自己疼了几十年的苏珊,萨克斯比母性大发。
她大喊大叫,想要阻止瑞弗士说出真相。
她不敢让苏珊知情,她不忍伤了苏珊的心。
苏珊的出现,也重新唤起了莫德的爱。
众人纠缠之下,莫德错手杀死了瑞弗士。
画面又回到影片开头的那个绞刑场。
只不过这次要处决的,是屋中人。
萨克斯比大妈为了替莫德顶罪,冒认了杀死瑞弗士的罪行。
死前,萨克斯比嘱咐苏珊,一定要站在窗前为自己送行。
萨克斯比也请求莫德,千万别向苏珊透露真相。
萨克斯比大妈行刑那天,苏珊站在小时候看热闹的地方,直勾勾盯着远方的刑场不敢眨眼。
此时的苏珊不再面无表情。
她满脸痛心与不舍。
萨克斯比大妈的爱,让一颗冷漠的心开始回暖。
因爱犯错,又因爱赎罪的母亲,终用自己的生命护了两个女儿周全。
萨克斯比大妈走后,莫德也离开了,不知去向。
苏珊想起和莫德的甜蜜回忆,终于放下了心中仇恨,原谅了爱人。
听说李先生已经去世,苏珊决定重回布莱尔庄园找莫德。
她推开书房门,看见埋头写作的莫德。
莫德身后不再窗扉紧闭,窗帘已被拉开,明亮的阳光驱散了昔日黑暗。
苏珊一脚踏过地上的手形图标,奔向爱和未来。
结语其实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这部片会被禁,除了禁忌之恋外,其他的内容都非常写实,细节也十分到位。
比如白手套,绞刑架,手形图标等等,前后一一呼应,不浪费一个镜头。
萨克斯比大妈和瑞弗士的结局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而最后的happy ending也是让人欣慰的。
也许是一种梦想,却也代表着一份寄托。
快去看看吧。
豆瓣萨克斯
找最新免费影片就上孤狼电影网-更新更全更受欢迎的影视网站-gulangyc.cc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