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新域名 www.fkys.ccwww.fkys1.ccwww.fkys2.cc , ,www.fkys3.cc , ,www.fkys4.cc

收藏去广告,看最新电影、电视剧、短剧、影视片不迷路!

时间:2021-08-21 01:47:58播放:1000

莱宝有个亲戚是女强人工作很忙,孩子爸爸也是常年出差,

所以孩子很多时候都是由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婆外公带。

前段时间她和我说,孩子得由自己带了,不然就废了。

她告诉我老一辈特别宠着孩子,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

去上学东西给孩子准备好,所有事情都按时提醒他,

平常孩子做点什么事,叮嘱的话可以写一本书了都,

还有就是孩子平常不小心遇到点挫折马上就要去哄。

我这亲戚说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嫌弃”自家孩子——

这么没有自主性的孩子,以后做什么都不会顺利的!

真的可以说是亲妈了,她暂时休假接回孩子亲自教导。

孩子不会的事情她教一遍之后就由他自己琢磨,

衣服穿不好,上学丢三落四她都不管。

没想到这样折腾一段时间后,孩子反而变得细心谨慎,

做事都开始变得有条理了。

一、妈妈忍住伸手,孩子才能独立

有一期《少年说》,一个女生自嘲父母太宠,把养成了自己“高商低能”。

小时候吃饭不会用筷子,父母就给了她一个勺子,后来每次吃饭,她就只管吃不管夹。

所以,哪怕到了高二,她也不怎么会用筷子。

初二时,父母才让她尝试自己穿衣服。几天前,父母才让她自己倒热水。

在家里,她什么事都不用做,插个电源都怕她触电...

可是,这个被父母处处包裹的女孩,却感到了窒息和难堪。

她没有自己的主见,分不清衣服的尺码,也无法独自出行。

所以,她恳求父母能够放开手,让自己独立起来。

女孩被父母爱护的程度确实有点夸张,可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忍不住伸出手的时候。

当孩子明明可以走路,我们却要立刻抱起的时候;

当孩子能够自己吃饭,我们却选择去喂的时候;

当孩子可以穿衣洗漱,我们却伸手帮忙的时候...

我们或许是因为心疼,或许是因为亲手做更快速、更省事,

于是总也忍不住,就那么自然地替孩子代劳了一切。

可是,被剥夺了体验的孩子,却很可能再也无法真正独立起来。

何炅曾感叹说:“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会越晚学会飞翔。孩子被压得太久,很可能就被废了。”

对于父母来说,伸出手扶住孩子一时很容易。

可总有一天,我们会撤出孩子的世界,目送着他们离开,去往我们到不了的地方。

作为妈妈,忍住伸手,让孩子去尝试应该去做的,去学会必须要做的,

让孩子拥有独立于世的能力,才是孩子未来自信自律的根基。

二、妈妈忍住唠叨,孩子才能优秀

如果问对妈妈的印象,很多孩子的回答里都会有“唠叨”二字。

好像妈妈随时随地都在唠叨孩子,孩子做什么都伴随妈妈的画外音。

吃饭慢了催促吃快点;写作业发一会儿呆被唠叨不好好学习;

每一天从早上卡死hi就被唠叨着赶紧起床……

孩子厌烦妈妈的唠叨,妈妈自己就想唠叨吗?

当然不想,可是在妈妈眼里孩子实在是太不自觉了,

这种不自觉就加剧了妈妈的唠叨习惯。

但是实际上,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变得越发不自觉!

过多的语言刺激,其实并不会让孩子变得自觉,

相反,它会让孩子失去耐心,直至麻木。

孩子在听多唠叨后,很可能慢慢习惯开始假装听不到,

更多的可能就是产生逆反心理,你唠叨越多他越不听还要反着来。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演员孙茜就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类似的经历。

小时候,她每次放学回家,妈妈会不停地催“写作业了没有?赶紧去!”

她原本正要写,听到妈妈催,逆反情绪上来,反而不想写了。

后来,她就抗拒写作业,每次都等到妈妈催,才慢吞吞地开始。

更糟糕的是,唠叨会在日积月累中,毁掉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信。

因为,父母盯得越紧,安排得越细,孩子就越不需要自控,最终彻底放弃自我管理。

有些妈妈就会想难道就完全无视孩子不好的习惯,任由孩子做事拖拉吗?

其实与其让孩子听你的“话”,不如让孩子学你的“人”。

因为,孩子也许不会听我们的话,却会模仿我们的行为。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幕——

父亲正在工作,儿子马飞问“爸爸我也能不睡觉吗?”

爸爸回答:“你自己的事情,以后不用问我,你自己决定。”

马飞眼前一亮,第一次有了掌控自己的感觉,

他看着伏案工作的爸爸,自己也起身翻起书来。

有句话说,真正的爱孩子,半张嘴就够了。

与其过多开口干扰,不如以身作则引导。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学习掌控自己的船舵。

三、妈妈忍住心疼,孩子才能自律

《老师请回答中》,有位妈妈控诉9岁的儿子皮皮,学习散漫,旷课成了习惯。

原来,皮皮文艺表现突出,平时会拍些广告和短片。

有时候忙得晚,第二天起不来,就撒娇要请假。

妈妈出于心疼,再加上姥姥袒护,就选择了妥协。

没想到就这么一次同意破例之后,皮皮变得更加懒散喜欢旷课了。

皮皮妈为孩子的学习感到非常焦虑,把大部分原因都归咎于姥姥过于溺爱。

但实际上最大的原因不是姥姥的溺爱,而是皮皮妈的不够狠心。

主持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孩子如今的懈怠,妈妈就是最大的帮凶。

每北京电影学院的学费个孩子在经历挫折时都会叫苦叫累,尤其是刚开始直面困难时,

在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舒适圈,突然要“受苦”第一反应总是要逃避。

但是走出舒适圈,朝上走的道路注定是艰难刻苦的。

身为父母的我们尤其是妈妈,可能总是忍不住心疼孩子,

想要给孩子舒服和安全的环境,甚至可能因为心疼孩子一再地破坏原则。

这样孩子当下是舒服了,可是他失去了向上走的能力。

这个时候,有远见的妈妈,会忍住心疼,轻轻推着孩子往前走,

让孩子像闯关似的克服一个个困难,

当孩子去克服困难克服惰性,体验到自律和坚持所带来的成就时,

他会获得之前从未获得过的喜悦感。

说到“狠心”的妈妈,莱宝就想起了易烊千玺的妈妈。

易烊千玺一路的成长与成就可以说是收益于他妈妈的“狠心”。

5岁时,妈妈发现小千玺很有舞蹈天赋。

于是,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母子俩早上6点就要起床,辗转几趟公交车,赶去少年宫上课。

寒来暑往,从来没有一次例外。

后来,千玺的活动和课程越来越多,可即便如此,他的文化课也不曾落下。

很多时候,他都只能在公交上,用一块砧板完成作业。

这样坚持的日子很难熬,可回头看去,

易烊千玺却说:“熬过了那段时间,自己就会有感觉了,再之后就会有一点成就感,做事就会舒服一些。”

培养孩子自律是最难熬的。

它是对优秀甚至卓越的追求,是跟孩子惰性和本能的抗争,

充满着汗水、痛苦以及无数次可能的放弃。

心疼孩子是我们做妈妈的本能。

可狠下心,推着孩子往前走,把自律的习惯刻进孩子的身体,孩子才可能收获更加光亮的未来。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忍不住伸手,忍不住开口,是出于心疼,出于担忧。

可是,这究竟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还是孩子真实的意愿呢?

妈妈伸手太多,孩子就会变得依赖;妈妈开口太多,孩子就会变得怯懦。

许多时候,我们的“忍不住”,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对他信心的打击,是对他自觉的剥夺。

自律,先有自己,后才有约束。

当妈妈学会忍住,把空间和试错权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在自己的生命里,活出笃定的人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